成为一名合格的乡村振兴践行者!
点击蓝字关注我 ↑↑
由于前所未有的快速城市化,许多乡村人才持续流失,乡村振兴普遍面临“一将难求”。推动农村发展,最主要的因素是人。“吾道废兴时否泰,人才进退国安危。” 人才同样决定着我国乡村的未来。
HND乡建学习团
百年风雨,强乡志伸。“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作为一名乡建人走在路上,脚踏实地建设乡村的同时不断投入学习和思考,相信我们的乡村未来一定充满希望!
成为一名合格的乡村振兴践行者!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需要不断地、随时随地地、快速高效地学习。 那种依靠在学校里学到知识就可以应付一切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此次以凊农学堂乡村建设高级研修班学员身份走进清华,成为莘莘学子中的一员一直是我的夙愿,相信也是很多人的梦想。虽然只有短暂的五天时间,但却是一次充满意义的思想洗礼,让人如沐春风。
《论语》有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通过此次短暂的学习,对于我过往的工作经验和知识构成带来了很大的碰撞和思考。本次学习给我带来的收获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精神洗礼,受清华精神之鼓舞
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成于思”的校风,以及历任优秀清华校友的事迹无不让人为之振奋。作为新世纪的年轻一代,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将自己的小梦想与国家的大情怀联系在一起?对我重新塑造对事物的认知及做事的方式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重新梳理知识结构,去碎片化
我们是特殊的一批学生,因为此次学习中我们中的每个人都是拥有一定工作经验或者在自己领域已有一定成绩的人,我们选择在清华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有回炉再造的意味。而此次授课过程中,通过八位专业老师围绕乡村振兴这个大课题从政策解读、文化保护与传承、规划布局、空间美学、交流沟通、乡村建设等多层面的发散、再集中突破对我的知识重组意义深远。在以往的工作实践中,对于土地政策、产业策划等具体工作内容上都有或多或少的疑问,恰逢此次的学习契机,将理论与实践进行了一次结合。
三、透过现象看本质,实践检验真理
在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后,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目前全国各地都掀起了乡村振兴的热潮。乡村振兴明确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在大的战略方向指导下,如何真正实现乡村振兴?从政策扶持、金融下乡、人才到位、落地实施等都是一个个大问题。而在诸位老师先前的工作实操中,如何把乡村建设的更像乡村,关于硬件、软件、运营问题也在逐个破题。乡村振兴不能照搬城市发展原理,但需二者双向行驶、互鉴互补。
通过此次的学习为我打开了另一扇知识界面的窗子,“人不学不知义,玉不琢不成器”。现今的我们需要保持持续学习力,学以致用,有效的将自己所学运用到具体实践中去,不断地思考、探索、实践,找到一套属于自己的方式方法。对于接下来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一、培养自己的工匠精神,真正了解中国文化
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找到乡村振兴的症结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切实从产业振兴的角度出发进行产业策划,精工细磨,求质不求量,有效服务于具体项目;
二、培养全局观,跳出以点看面的策划思维
学会从全域、全方位的角度看问题,至少以县域范围进行点的产业定位、功能分区、业态组团、游玩动线设计等;
三、立足本质,从长远出发
在现阶段的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乡村建设等过程中,始终坚持生活、生产、生态三位一体持续发展,坚持以生态农业为基底,根植于当地乡村风情资源,挖掘、提炼当地文化元素,打造地方文化符号和IP,加强内容、平台、资源等跨界整合能力,从技术性、丰富性、服务性等角度去加强产业植入及优化升级,提升项目的血液再造能力,切忌形式大于内容;
四、善于思考,多做总结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目前我国乡村振兴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但具体怎么做?从政府层面,到企业和个人仍处于破题、攻坚阶段。乡村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根脉,是有温度的。如何平衡乡村文明与市场发展的关系,既需要国家大的方针战略做指导,也需要我们这样一批一线实践者在具体实战中去论证、升华。
同时,在此次学习中仍对乡村振兴方面的相关问题存在一定困惑。我国通过数十年探索三农问题的解决路径,目前在乡村建设的硬件改造上已有一定经验和成效,但我国的乡村发展仍停留在具有代表性的几个标杆上,难以大范围推广。
主要表现在:
1、国家明确不将土地私有化,继续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从而在农业生产上依然呈现碎片化,难以实现大面积集约化发展,同时缺少农业专业技术人才、新型技能农民和农业现代科学技术的普及,那么应当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
2、地方财政压力大,金融下乡难,PPP模式推进速度缓慢,除极少数资源禀赋优良、区位交通便捷的村落得以发展,大部分仍处在小农经济、传统农业模式下,如何实现从点到面的全面乡村振兴?
3、在目前众多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等项目中,大多采用政府引导、企业主导、村民参与模式,但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面临资金、运营压力大等问题,均以市场导向为原则,实现利益最大化,诸多项目演变成了二代地产的升级,形势大于内容,农民真正参与度极低、甚至被抛弃,如何实现农民的真正生活富裕?
4、目前很多项目受政府政策影响深远,领导的升迁调任对项目的存活率及可持续发展影响巨大。以2013年全国首批美丽乡村示范点郝堂村为例,上届领导升调后,现任领导对郝堂村的关注、发展力度大幅缩水,目前运营虽以村集体为主导,但产业多数为村民自发形成,规模小、同质化严重,在产业持续运营、乡村文化产品开发及核心产品打造上力度远远不够,随着信阳市周边其他乡村旅游产品的出现,郝堂村很容易被市场边缘化。那么,乡村振兴的可持续性如何保证?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以上便是我此次清华学习之行的所感,正视自己的短板,向优秀的人学习,发挥自己的长板,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乡村振兴践行者!
谢谢
清华大学清农学堂乡村建设研修班学员
李芳